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:回首往事,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。
© 光思光语
Powered by LOFTER

作为领导者,还是应谨慎将下属如此草率分类,这会导致过早的不准确的结论,尤其要命的是,错误的判断往往会自我实现,最终导致组织与个人双输的局面。

作为下属,首先要努力成为上司眼中的能人。即便发觉自己被上司归类到了错误的组,也不应消极应对破罐子破摔,这样只会印证了上司的错误判断,导致后面的互动更加走向负面。不轻言放弃,加强沟通,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好上司占大多数,拿结果说话。

人在职场,不能受不得委屈,不能忍不住寂寞,要相信自己,保持正能量的心态,明天永远会更好。能够阻碍自己进步的最大敌人,永远是自己!

------------

大好周末,更适合用于读书自省。继续分享《团队竞争力》一书中关于过程公平一文的读后感。

书中论述不再重复,亮点部分摘取如下,谈谈自己在印度业务中关于这一点的感受。

印度团队在初期阶段5-6人规模时,我们没有制定任何本地的规章制度,作为团队负责人,我也很清楚每个成员每天的工作,大家每个人手里都有做不完的工作,由于最初的成员也是精挑细选的,总的来说小团队运行的还不错。

当团队扩大到10人以上规模时,由于订单利益的分配,逐渐出现了个人主义,小山头主义等现象,事事找我打官司。如何解决?一条路,我继续扮演仲裁者,到这样有很大隐患,一来未必每次我的判断都是正确的,不可避免的会因判断失误打击到团队相关成员积极性; 二来,更重要的,会引发团队成员"争宠",马屁成风,心思逐渐偏离正道,善于言词的更有可能得到好处,不善于表达却踏踏实实做事的,会沮丧难过乃至失望离开。

于是,我们采取了第二条路,组织所有队员进行公开大讨论,根据不同业主/总包/第三方在不同项目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角色,我们排列组合出了十几种不同的场景,基本覆盖了实际可能发生的全部状况。再针对这十几种场景,每一种讨论拟定出贡献率的分配。

由于这项措施,自那以后,东西南北四支团队再也没有出现内耗,在销售负责人的统一调度下,每个项目各展所长,献计献策,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,以拿下项目为唯一考虑。

到了年底,根据规则,大家坐在一起对每个项目的个人贡献率进行梳理,任何异议当场提出当场讨论当场解决。由于规则是共同制定的,异议本身也很少。于是,每个成员都能真心接受最后的结果,而我也不必再扮演包公的角色。

以此开头,我们又组织团队,在总部的大原则基础上,共同商议拟定了越来越多的本地规章,形成了一套有印度特色,民主特征的制度,并每半年根据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加以补充和更新。遇到问题,绝大多数都可"依法办理",逐步降低对由我进行最终仲裁的依赖,本地问题大多由本地团队自行解决,只有战略性的,全局性的大问题,才需要总部介入。因此,团队也始终保持着健康,互信,民主,透明的工作氛围。

现在是知识经济,印度团队的成员,按照我们的成分划分,也都属于知识分子。如书中所说,都希望获得尊重。过程公平,就是获得尊重的一个关键一环。

如果说我管理印度团队有秘诀,那么这就是秘诀。尊重他们的意见,学习他们的优点,授权他们做决定,信任他们的判断。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原则的事,与总部高度一致。内部的事,公平公正公开。所做的决定,服得了众。自己犯了错误,当众自我批评。绝不做形式民主实质独裁的事,那样只会更快的失信于团队。

即使这样,也远非完美,但至少我们前进在正确的方向上。

作为团队负责人,永远要保持警醒,不可盲目自大。个人的智慧,永远不及团队的集体智慧。当自己听不到内部的不同声音,不论说什么都迎来一片叫好,恭维甚至马屁成风,那就是距离悬崖只有五十米远的标志。

评论